賴聲川老師近年的戲總是充滿了哲學味及深深的禪意 需要慢慢沉澱才能領會其中
果陀的戲總是呈現出比較華麗的大場面及效果
而國修老師的戲則是一步步帶領著人 慢慢的進入到戲裡的那個年代 進而深深的感動
不是那種"啪"一下就打到心理的重口味 而是細水長流的故事

就如同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廖瑞銘所說的:
『因為只有真實才會感動人,所以國修擅長用轉接片段歷史的真實來烘托全劇的真實性,讓真實的歷史片段與虛構的劇情相間,構成虛實難分的戲劇張力。這一直是國修的獨門絕招,唯有這樣使他要傳達的訊息有說服力,也唯有這樣,使國修的每一齣劇作具有根植於土地的生命力,與同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人一同呼吸。』

這次比較難得的是加入了方文山跟王仁甫
但是也因為方文山 所以場外有周董送來的花籃 周董還蠻幽默的
他的卡片寫著: 第一次演出總是比較緊張 還好我看的是第六場
演出時不論是台詞或是動作.走位方面 方文山真的看的出來比較生澀一些
不過除去這些 其實他演的還不錯 只需要多累積一些經驗罷了
而王仁甫 可能因為我對他的既定印象就是比較油頭滑面 所以感覺演出也是有點小小的超過
黃嘉千跟夏于喬還有其他幾個五姐妹演的都很出色
不論是妮妮語 (之前好像大小S姐妹聊天不想讓別人聽懂也是用妮妮語)
或是小朋友的童稚天真...之類的 (連手勢都是一極棒 非黃嘉千莫屬!!)

在加上劇情安排 幾個角色都維持在小朋友的樣子
所以找了幾個小朋友的演員來 整齣劇因而增色不少
看了節目單之後 才了解到國修老師想要表達的:
李國修: 我覺得「六義幫」並非懷舊作品,儘管這過程中我依憑著童年的回憶並讓觀眾走進劇場時,能回到那三段時空的情境中,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這當下-我們所處的「2008年」。藉由1904年廖添丁的俠道之情,1912年杜月笙的民族義氣,1971年六個天真的男孩在防空洞內組成的六義幫,都是在反映這時代所欠缺的「情和義」。

當我們所熟悉的一切都變成了不復存在的記憶,究竟…我們還能失去什麼?

詳細的李國修解釋在此: http://blog.yam.com/jay125/article/17012500
maya



《六義幫》為描述1904~1991年三個時代,三段愛情故事,全劇近200個角色,超過55個場次,舞台呈現極速流動,全場不暗燈,並撤掉鏡框式舞台的黑色翼幕,是李國修劇場生涯中的重大革命。

1971年是台灣第二次奪得世界少棒冠軍,也是台灣退出聯合國的一年,看似平靜卻人心浮動的大環境,六個天真年輕人在防空洞裡組成的《六義幫》,愛情與義氣的層層交疊,並帶出1904年廖添丁與1912年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時代故事。

編導李國修睽違三年的爆發戲劇新作《六義幫》要大家找回自己舊時遺忘已久的朋友與純純的情愛,帶領著四、五年級的觀眾回到過去,六、七年級的觀眾體會俠義與真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happy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