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就住在方家胡同裡   門口的門牌也蠻有設計感的~~ 


今年的大事之一 世足賽   海報蠻有特色的


今天早餐改吃(高麗)菜包+肉包+蛋花湯+豆漿


感覺在這理念小學    應該功課會很好吧?    不過誰快把擋路的車開走呀 


早上來姑老老家拜訪 由於對路不是很熟 所以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到她家   她很客氣的請我們吃午飯


大鴨梨烤鴨店內   原來包廂是這樣的呀 


我們在北京買了一卡通   也就是我們的悠遊卡  很方便呢  雖然本來坐一次地鐵也只要2元
不過有一卡通  不但每次有打折  也不用每次大排長龍買地鐵票 
坐一次公車要1元人民幣  而用一卡通   只需要四毛錢呢   好便宜呀     
(也是可以儲值的  但一次最少要儲10元人民幣)


中午吃了糖醋排骨


炸地瓜條  (是甜的 不過有一點油  馬亞吃不是很習慣...)


酸辣湯  這個蠻好喝的


宮保雞丁  不辣呢...


當然最重要的一道菜 就是北京烤鴨囉  半隻烤鴨就是這樣的陣仗
真的蠻好吃的 不過點太多菜 吃不完呀~~~


金鴨梨,這道菜真的非常有趣,外型就真的是一整個西洋梨直接下去炸過的樣子,連蒂都有。也因為金鴨梨的外型符合大鴨梨的店名,所以這道菜聽說過來的客人幾乎都會點。


吃起來很像炸麻糬,外面是糯米製成的,相當的Q,裡面則是紅豆沙餡。甜甜鹹鹹的,味道特殊,口感也很新鮮。不過這一整個糯米做成的炸麻糬,份量真的是十足,大約跟一碗飯差不多了,下肚後飽足感十足


你以為這是西瓜對不對?     但其實他是......南瓜呦    很神奇吧??!! 
沒看過的新品種   趕緊的把他照起來 


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吃飽後就往天壇前進 沒想到今天的雨一直下不停
聽說北京很少下雨   看氣象預報也說10月預計只有5天會下雨   沒想到就被我們遇到一天
這樣是不是該去買樂透了呀 


概述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最初實行天地合祀,叫做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後,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穀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目前的主體建築除祈年門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築外,其餘都是清代建造的。

1860年和1900年天壇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佔據,他們將幾乎所有的陳設和祭器都席捲而去。八國聯軍甚至還把司令部設在這裡,並在圜丘壇上架設大炮,攻擊正陽門和紫禁城。中華民國成立後,除袁世凱登基外,天壇不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1918年起闢為公園,正式對民眾開放。目前園內古柏蔥鬱,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園林。

請大家自己想像有太陽的照射之下的風景囉 


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它的布局嚴謹,建築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布局
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形似「回」字。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象徵著「天圓地方」,俗稱「天地牆」。外壇牆周長6553米,原本只在西牆上開闢祈穀壇門和圜丘壇門,1949年後又陸續新建了東門和北門,並把內壇南面的昭亨門改為南門。

通過這扇門就進到天壇囉 


天壇的內壇牆周長4152米,闢有六門:祈穀壇有東、北、西三座天門,圜丘壇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廣利門。主要建築都集中在內壇,南有圜丘壇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乾殿,兩部分之間有隔牆相隔,並用一座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丹陛橋」(磚砌甬道)連接圜丘壇和祈穀壇,構成了內壇的南北軸線。

祈年殿 (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位於祈穀壇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築,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

在雨中的祈年殿  有種莫名的滄桑感...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數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龍柱高19.2米、直徑1.2米,象徵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巨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徵二十四節氣,三層柱總共28根象徵二十八宿。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丹壁石雕  朵朵祥雲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穀壇,三層6米高,氣勢巍峨。壇周有矮牆一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台。壇北有皇乾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保持的崇敬的心情來到這兒  畢竟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 那就謝天吧!!!


康熙皇帝  沒想到他還蠻瘦的  可能國事太繁忙了吧...


祈年殿模型  是因為知道馬亞愛紫色 所以打紫光的嗎 


當初祈年殿的設計是這樣的   沒想到成品跟草圖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呀!!!! 


祈年殿內部天花板  果真是富麗堂皇呢~~


忍不住多照幾張 


皇穹宇
圜丘壇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這裡。它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稱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後為鎏金寶頂單檐攢尖頂建築,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象徵青天。大殿直徑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撐起巨大的殿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構造精巧。殿正中有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東西各有配殿,分別供奉日月星辰和雲雨雷電等諸神牌位。整個殿宇的外觀狀似圓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漢白玉須彌座台基上,周圍均設石護欄。



九龍柏又名九龍迎聖,生長在北京市天壇公園皇彎宇西北側。樹冠蜿蜒起伏,樹幹有縱向褶皺,將樹身分為九股,扭曲纏繞,宛如九龍盤旋,森然欲動。

 

傳說清乾隆皇帝有一次到天壇來祭天,當他視察完大典的準備情況,在皇彎宇圍牆下休息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一種奇怪的聲音。於是乾隆皇帝就四處尋找,發現在圍牆下有九條蛇,一下子就鑽入了泥土當中。乾隆皇帝命人出皇彎宇繼續抓蛇,四處尋找不見,突然發現圍牆外有一棵樹,樹幹表面佈滿溝紋,就像九條龍騰飛,所以就起名叫九龍柏。

好有趣的故事   不過也是獲得皇帝權力的好方法呢...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圓形圍牆環繞,牆高3.72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內側牆壁由磨磚對縫砌成,弧度規則,牆面平整光潔,能夠有規則地傳遞聲波,而且回音悠長,故稱「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站立於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一聲;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兩聲;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回音三聲。

由於不能進到內部參觀   所以只能像照片內的觀眾一樣   在外圍一窺究竟...


迴音壁   旁邊的觀光客   一直對著他喊叫  
但經過解釋   好像是要對著牆壁講話   而牆壁另一邊的人貼著牆壁   也能很清楚的聽到他說的話
有點像小時候拿兩個養樂多瓶  用一條繩子串在一起的通話感覺吧.... 


圜丘壇
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板。壇面原來使用藍琉璃磚,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後,改用堅硬耐久的艾葉青石鋪設。每層的欄杆頭上都刻有雲龍紋,在每一欄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顯著的回音。


古代中國將單數稱作陽數,雙數稱作陰數。在陽數中,數字9是「陽數之極」,表示天體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數」。圜丘壇的欄板望柱和台階數等,處處是9或者9的倍數。頂層圓形石板的外層是扇面形石塊,共有9層。最內一層有9塊石塊,而每往外一層就遞增9塊,中下層亦是如此。三層欄板的數量分別是72塊、108塊和180塊,相加正好360塊。三層壇面的直徑總和為45丈,除了是9的倍數外,還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天心石的解說


不過馬亞在上面試了半天   聲音也沒有變比較渾厚.洪亮呀?? 


圜丘壇外有兩重圍牆,內圓外方,四面各闢欞星門一座。西南角有望燈台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遺迹),東南角有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台。壇東還有神庫、神廚、宰牲亭、祭器庫、樂器庫和棕建庫等附屬建築。

天壇詳細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A4%A9%E5%9D%9B 

燎鑪燎祭用的大火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 南壝門外,去壇百餘步,有燎爐高丈許,諸物上臺,一人點唱,入爐焚之。


今天天氣很冷 不過還是想悠閒的散散步  
馬亞當時心想   這園子這麼大  走的腳都痠了  終於可以體會為什麼皇帝需要坐轎子呀.... 


這裡的樹都種的好直耶  每一條都對其的很好  實在很厲害 


晚餐來到一家新開的餐廳  這家餐廳是由一家三口(爸爸媽媽跟兒子)開的   感覺好親切呀~~
點了
魚香茄子飯. 香菇油菜飯
 

木須肉飯紫菜蛋花湯  老闆親切的詢問每個客人的意見   得到的答案都是相同的  飯實在太多了 吃不完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happy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