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能夠生長在自由環境的我們比較幸福
不用面對每天的戰爭
也不用把自己裹的密不透風
(裹小腳已經過時囉...)

從別人的生活體會自己的生活~~
every day is a wonderful day :)
maya

《茉莉人生》(Persepolis):根本的力量
先前並沒有看過繪本「我在伊朗長大的日子」,但看完改編為動畫片的《茉莉人生》後,我不僅僅驚訝它的極簡風格,驚訝它的龐大複雜,驚訝它的認真直接,更驚訝它的誠實動人…。

當我知道這是一個伊朗女性導演的自傳電影,我簡直不敢相信。《茉莉人生》並不像傳統伊朗電影裡有著彷彿生活般的緩慢節奏,也沒有含蓄的留白哲思與抽離的長鏡頭觀照。影片中的以第一人稱對於自身故事的坦誠與大方,完全有別於我既有伊朗電影的印象與性別偏見。

影片確實就是如此直接,從王權到專制,從共產到革命,從戰爭到逃亡,管他什麼社會禁忌與歷史黑幕,這些伊朗發展的血淚史,在《茉莉人生》以一個九歲女孩的成長生命史為本,詳實地陳述出來。這些伊朗歷史背景的大量鋪陳,相當程度說明了作為一個伊朗女性所背負歷史包袱、社會使命、宗教偏規與他人眼光,更暗示著「歷史」(環境)與「人」(成長)之間的依存關係。

也因為這些變故,在父母愛的呵護與擔憂下,女主角得以出國求學,有了接觸各種經驗的可能:存在主義、抽菸、嬉皮、搖滾、戀愛、失戀…。縱然新思潮學說與過去教育的思維有所牴觸,顧慮他人也與自我主義有所衝突,但影片卻不急著找出一條「對」(正確)的道路,而是領著觀眾一起分享女主角瑪琪在成長時的失落與徬徨。

記得電影裡有幕。當瑪琪在異鄉失戀,痛苦欲死時,她好想好想「故鄉」,但卻又無法開口告訴家人急著返家的原因,於是在電話裡對著家人說:「我好想回家,但你們不要問我發生了什麼事好嗎?」。父母與祖母給了瑪琪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切盡在不言中。家人永遠以如此沉默低調,卻以無比甜蜜的姿態陪伴、守候著。這一段,遂成為《茉莉人生》裡我的最愛。

以內容而言,《茉莉人生》有著相當多隱喻與巧思的設計和小故事。但作為一部動畫,《茉莉人生》竟收斂起了許多誇張的技法,採用2D且是黑白的手繪風格,回歸到動畫最基本的層面。如此傳統、土法煉鋼的形式,像是對於一種所謂事物的「根本」(基底)的尊重;若將這樣的想法也放置到影片裡來,強調著人生長的「根本」(家)的重要世界觀則又被放大。

不單單只是形式與內容的契合。除此之外,《茉莉人生》裡藉著瑪琪生命史所透露出的故事,相當程度觸及了伊朗社會的禁忌舊習以及歐美國家普遍對於伊朗的漠視無知(事實上,電影也被伊朗禁播了)。能夠無懼無顧無忌這些強大壓力,而以「誠實」、「坦率」、「勇敢」的態度,說出自己生命與世界連結時的傷心與美好,這些處於人性內在根本的堅韌力量,更是《茉莉人生》裡最動人之處。

本文擷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9155660


看電影模彷英雄崇拜英雄,是人性之常, 問題是你看了什麼電影?


《追風箏的孩子》裡的人性軟弱 9369

翻閱這本小說,彷彿是經歷了人性的考驗與戰亂的摧殘。彷彿是暴露在極地嚴寒的氣候,先是蕭瑟陰沉的,再來是一陣風暴強襲,心情被壓低的烏雲緊緊揪著、纏著,天空落下的淚水還來不及被理解,便凝成冰雹,將「人性」砸得遍體鱗傷,連我這個小說的旁觀者也難以承受。那是多苦啊!看到小說的前半部,我內心感到昏眩,因為赤裸裸的人性背叛,以及縱貫一生的贖罪,壓得每個生命都喘不過氣來!更不用說這本小說的後半段,描寫了種族的撕裂、難民的逃亡,戰亂下受奴役的那一代人,要怎麼活下來呢?《追風箏的孩子》是人性的故事,最刻骨的紀錄。

讓人難以置信,《追風箏的孩子》是胡賽尼的第一本小說。這本獲獎連連的書,可以說是2005年國內外小說類的稀罕珍寶,目前正改拍成電影,這絕對將是一部有實力問鼎金球獎或奧斯卡的電影。這本驚人的小說,探討到中東的(遜尼派與什葉派)宗教衝突、(普什圖族與哈札拉族、阿富汗的被侵略與內亂等等)國族戰亂,以及(友誼、兄弟、父子關係)人性的掙扎、罪惡的救贖等等層面,並且將以上的元素給成功結合在一起!胡賽尼生於阿富汗,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之時,他隨著全家逃往美國尋求政治庇護,這也正是《追風箏的孩子》的故事背景。

這本小說主要是,透過阿富汗的一位十二歲小男孩的眼光,訴說有關愛與背叛、恐懼與罪惡、愧疚與彌補的故事。十二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忠心的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之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哈山為了保護與取回阿米爾掉落的風箏,而被不良少年們凌辱,但是阿米爾卻躲在一旁,不敢幫助哈山),自責的阿米爾選擇用破壞兩人情誼的方式來逃避哈山,從此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哈山被遺棄在戰亂的阿富汗,而阿米爾跟隨父親逃往了美國。阿米爾對於哈山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但是哈山已經死於種族大屠殺,留下了陷入戰亂裡的唯一兒子,阿米爾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拯救哈山的兒子。

人的軟弱反而縱容自己去傷害人,藉著大聲嚷嚷、懲罰別人來假裝自己外表的堅強、或是催眠自己是對的,藉著要別人退讓、要別人離開,以為就可以結束所有事情——這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性的軟弱。造成不幸的、愧疚的、悔恨的,以及我們稱為「悲劇」的那些事情,常常是這種人性的軟弱所導致。當你後悔,想要去彌補的時候,傷害已經造成了,難以抹滅,就像是阿米爾一生都為此贖罪。當一個人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過錯,知道自己的軟弱,他便能夠是堅強的,他內心積壓的傷痕,才會因此漸漸彌平。
 
本文擷取自: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57395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happy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