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森林公園離開後  下午要去史前館參觀   不過下午1點才發車
所以我們在台東舊火車站拍照  等台灣好行發車~ 


台東舊火車站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成立於2002年8月17日,屬於考古遺址就地興建的野外博物館,習簡稱「史前館」。該館並非直接建在考古遺址上,而是另建有卑南文化公園來保存遺址。

館內展出的文物非常豐富 可以排半天的時間 如果更有興趣的話 也可以租導覽 慢慢欣賞喔~  


史前館的建築設計是由國際競圖之後選出的,建築師是麥可•葛瑞夫。整個館地約有10公頃,東邊是博物館,西邊是文化公園。另因臺南科學園區一帶亦出土豐富史前文物,另外籌設的分館已在興建。


本館展示的核心理念是以寬廣的眼光,闡釋人類、自然與文化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彰顯自然的美妙,讓觀眾體認人類與自然互相依存的關係,並融入愛護自然的觀念;闡釋生態環境與文化適應,呈現在不同地理環境中,因其環境適應而產生不同的文化;使觀眾瞭解繽紛多彩的文化,培養出尊重與欣賞各族群文化傳統的觀念。依據此核心理念,規畫本館第一期展示的三大主題【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以及【臺灣南島民族】


由二樓展示廳入口,首先抵達【臺灣自然史】展示廳,主題為我們生活的島嶼從誕生至今的地質與生態變化。之後循參觀動線進入地下室中庭,中央的挑高中庭設有「博物館論壇」區域,以多媒體解說設備呈現關於人類、自然與文化的各種議題觀點。環繞中庭的地下一樓空間是【臺灣史前史】展示廳,呈現本島各地史前人類為適應不同環境,於不同時期、地點發展出各種文化、活動與創造。最後再循動線返回二樓,進入【臺灣南島民族】展示廳,內容為臺灣南島民族各族各族群適應環境所產生的多元文化。循此脈絡所呈現的展示,顯現臺灣從島嶼誕生、動植物移入到南島民族定居展現璀燦文化的歷程,不僅可綜覽臺灣島千萬年來的變遷,也闡明這塊土地上人類、自然與文化三者之間的互動。

超過120公分的小朋友要收門票囉~


跟古代人一起去打獵吧~


館內牆壁上的雕刻


這個博物館~ when what why?   這個看板做得非常成功   馬上吸引馬亞的目光   想要多了解一些呢~~ 


為未來你惜過去   沒有歷史   就沒有根   沒有根   就沒有未來~  這段話寫的真好ㄟ 


導覽員解說: 因為這裡是台灣史前博物館  只有展示台灣的歷史    
所以不會看到甚麼北京人之類的...  這個概念還不賴 如果能配上英文導覽員的話
應該可以吸引一些外國人來參觀 (而且這裡離台東機場還蠻近的~~)


卑南文化時期的人  根據考古 大約就是這個長相與高度  
但無法判斷他門的膚色  因此就使用石灰本身的顏色囉   
不論男女都戴玉做的耳環  很重   所以耳垂的洞很大ㄋㄟ~~~



臺灣自然史展示廳
臺灣島是由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擠壓後,自海底快速抬昇而形成的島嶼。隨著冰期來臨與結束,氣候變化造成海水下降及上升的地形變化,自大陸南移的動植物便為臺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奠定基礎。近四百年來,臺灣島人為活動頻仍,不少動植物藉由人類有意或無意的行為,自世界各地傳入,成為本島自然界不可忽視的新移民。

大象的化石標本  都是按照當時實際的大小做的喔


臺灣自然史展示廳採取一個依時間順序排列的動線,以「誕生」、「冰期」、「新世代」三個展示室,介紹臺灣自然史的脈絡,帶領大家探索這三個時間點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重要事件。內容安排上以「地質-生物-人類」的過渡漸進,逐漸轉入人與自然的互動,以銜接後續的史前史及南島民族展示廳。


櫻花鉤吻鮭(學名Oncorhynchus formosanus),其他俗名尚有台灣鮭魚、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台灣陸封型櫻鮭、本邦(泰雅族語:bunban),是位於亞熱帶台灣唯一的一種溫帶類,也是只產在台灣的特有亞種魚類。

 

 

由於櫻花鉤吻鮭的稀有與瀕臨絕種,加上其生活習性迥異於其他魚類,遂得「國寶魚」之美譽。

 

 

在大約15千年前,冰河期接近尾聲,由於地殼的劇烈升降,台灣地形隆起,氣溫升高。平緩的河川變為陡峭、短急,櫻花鉤吻鮭無法生存。唯獨大甲溪上游相對上平坦的地形,保存了櫻花鉤吻鮭的生活環境。但是該溪的中、下游水溫又過高,中游在今天的谷關德基水庫中間又形成一個小斷層,阻止了櫻花鉤吻鮭迴游大海的機會,於是櫻花鉤吻鮭遂成為「陸封性鮭魚」。因為櫻花鉤吻鮭是在冰河時期來到台灣的,所以也被稱為是一種「冰河孑遺生物」。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B%BB%E8%8A%B1%E9%89%A4%E5%90%BB%E9%AE%AD


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
文建會自2008年開始推動「台灣生活美學運動」,希望重新發掘與看待生活中的美感元素。

利用木頭做出來的造型椅   看了很想買耶~



此為第一個將「原住民生活美學」做為主題所策劃的展覽,希望提供一種角度,並引發更多角度的思考。為什麼「形、色、紋、質」?呈現原住民的美感元素,及轉化而成的生活用品。透過傳統與當今生活用品參照展示,呈現轉化的軌跡。拆解刻板的原住民美學印象與成見。

利用編織的技術來裝潢房間 


為什麼「微觀」?透過參展者敏銳的眼睛,「微觀」細膩與多樣的原住民生活美學,對美感元素更具敏銳度。

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官方網站:
http://special.nmp.gov.tw/2011color/

利用百步蛇來引起注意  這真的很有創意呢!!!! 


好漂亮的服飾  這是阿美族的服飾嗎?


臺灣史前史展示廳
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之地。數千年來,臺灣陸續吸納來自各地的移民,以其故鄉文化為基礎,在此落地生根,並與其他移民交流,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文化。臺灣目前已知有一千多個史前遺址,可以約略歸類為十四個史前文化。時間上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少一萬五千年。他們的故事構成了臺灣史前史的內容。

捕魚囉~


在整個第一期展示的參觀動線上,本展示廳介於「臺灣自然史」與「臺灣南島民族」之間,時間上以臺灣出現最早的人類與文化開始,到距今約四百年前,臺灣進入歷史時期為止。展場的背景以時間及空間來架構,在環繞中庭的七個展示室中,分別置入臺灣的空間區位,展示的主題則是選取這個區位有特色或重要的史前人類活動。


當時葬禮的猜測狀況..

捕魚囉~



每個展示室中央置放一或兩個「場景」,是有關該展示廳主題的史前人類活動復原樣貌,展示室周邊則是文物及展示面板。七個展示室包含八個展示主題,以逆時針方向安排時間順序及空間方向。除了依時空及主題分類的展示室之外,在展示室外側的廊道也安排了臺灣史前遺址及史前文化的描述。觀眾可從這些描述中對臺灣史前文化有基本的認識。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官方網站:
http://www.nmp.gov.tw/index.php 

手環.耳環...等飾品  無論哪個時代的女性 都是愛美的啦 


熊熊快跑阿  他們要打獵啦~~ 


這個木雕把一些生活場景都表現出來了  很適合在家裡當裝飾品~~


這是只有頭目家門口才能放的石碑   象徵地位與權力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happy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