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門(Lion Gate) 
 

獅子門(希伯來語שער האריות, 阿拉伯語باب الأسباط‎,又名St. Stephen's Gate、羊門)耶路撒冷舊城東側的一座城門。
 

獅子門標誌著基督教傳統中耶穌從監獄到行刑地的苦路最後一段的開始。城門上有四個豹像,常被誤認為獅子,左右兩側各有兩隻。它們是蘇萊曼大帝慶祝奧斯曼帝國在1517年擊敗了馬穆魯克,而安放在這裡的。傳說蘇萊曼的前任塞利姆一世因為計劃夷平耶路撒冷,而被獅子抓住,將要被吃掉,直到他允諾修建城牆來保護這座城市,才得獲救。因此獅子成為耶路撒冷城徽的標誌。

馬亞本來也以為他們是獅子耶
  沒想到居然是豹...

 

在另一個版本中,蘇萊曼對耶路撒冷的居民徵收他們難以承受的重稅,那天晚上,蘇萊曼夢見有兩個獅子來吃掉他。當他醒來後,請人解夢。智者問蘇萊曼,他在入睡前想的是什麼,蘇萊曼回答說,他正在想如何懲罰所有沒有納稅的人。智者回答說,由於蘇萊曼對聖城的想法不好,激怒了神。為了贖罪,蘇萊曼建造獅子門,保護耶路撒冷免受侵略。

資料來源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B%AE%E5%AD%90%E9%97%A8

聖安娜教堂(Church of St. Anne) 

安妮
(希伯來文,漢娜,安妮,安娜)是傳統的名稱的母親聖母瑪麗。

聖安娜的詳細介紹: http://mb-soft.com/believe/tdo/anne.htm

穿過獅子門
 就會到達聖安娜教堂

這裡是為了紀念聖母瑪亞的出生地而蓋的教堂  

旁邊有耶穌苦路十四站的標示  苦路就從此開始囉...
 

耶穌受難苦路十四站(Via Dolorosa/The way of sorrows) 

「苦路默想」最早出現於十二世紀,當時出現一種朝聖風潮,歐洲各國的信徒絡繹不絕地去聖地朝聖,竭力尋找耶穌受苦的地點,回家後,仿照在聖地所看到的情景,做了許多紀念耶穌苦難的亭子與紀念碑。
 

這個部落格寫的很清楚: 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2009/05/2007_25.html


十七世紀時,由方濟會士聖利安納
(St. Leonard of Port Maurice) 大力宣傳「苦路」的祈禱,並從比拉多衙門到各各他(Golgotha,西伯來語,又稱髑髏地skull)山的路程中安排了十四個站,這十四個站,內容來自口述傳說與聖經四福音書。 

耶穌的苦路就從此開始
  都是一些曲折蜿蜒的小路

小朋友們好奇的看著馬亞  想不透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在這裡照相? 
 

苦路14站,據查聖經的記載情形如下:

第一站:耶穌被鞭打及戴上荊冕(約翰19:1~2)之處,羅馬時期安東尼亞城堡,亦為巡撫彼拉多的衙門(荊冕堂)

第二站:耶穌被定罪之處
(約翰19:12~16)羅馬時期為操兵之處,現名為舖華石處”(意思為石之地)。-(定罪堂)

 

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之處但聖經並無此敘述,第二站出來後向下走,左轉的轉角處,雕刻有耶穌背負十字架跌倒以左手掌支撐,右膝蓋著地,左膝蓋騰空,十字架右手邊與十字形長邊下端著地,壓著左腳踝之圖像。

同團的朋友有在這模仿耶穌跌倒的模樣
   可惜沒照到...
 

第四站:在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會前,聖母與耶穌相會處,聖經無此記載。

 

第五站:古利奈人西門被迫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馬可15:21,路加23:26,馬太27:32),由此處開始上坡,目前所在地教會屬方濟會教會。
 

第六站:韋羅妮嘉的面紗(The veil of Veronico)傳說婦人在此以手巾(面紗)擦耶穌臉上的血跡,耶穌的面貌形像顯像在此手巾(面紗)上,而此手巾(面紗)據說保存於羅馬聖彼德教堂內。韋羅妮嘉(Veronica)真像的意思。新約中無此段敘述,但舊民數記6:25。「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第六站教堂屬於耶穌小修女會(little sisters of Jesus)羅馬公教。

第七站:耶穌第二次跌倒之處

耶穌背負沉重的十字架再次跌倒(但亦有說十字架還是由西門在背)此處教堂屬方濟會,在此教會內尚可見到羅馬時期列柱大道中的一根石柱,可推知處應是城內城外的分界點,相信此處是正義門,在此耶穌被書寫罪狀牌。通過此門後往各各他(Gogotga)。新約中無此段敘述,但舊約以賽亞書63:9「他們在一切苦難中;他也同苦受難;並且他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他以慈愛和憐憫救贖他們」。

導遊走的非常快
   每個地方都只能照一張相就得離去

所以沒聽到什麼解說  也來不及逛逛路邊的路邊攤 

還好有看到正在下棋的人 不過看不出來他們下的是什麼棋耶

要是時間許可  應該要請他們解說一下遊戲規則  看跟象棋有什麼差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happy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