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天氣好來看大師的作品
來到現場才發現  這次裡面居然可以照相耶 (只是不能用閃光燈)
但我們也沒帶相機  只好用手機拍照囉~ (又是個考驗HTC 相機的機會啦  )

缺點就是因為參觀人數眾多  大家拼命拍照   再加上有團體導覽
感覺有點擁擠...    而且有幾幅作品都等不到沒人經過的時間點吶....

原來米開朗基羅是個工作狂  在死前幾天還在工作
難怪會有這麼多作品囉~


經過幾次去故宮側館參觀展覽 與幾次來歷史博物館參觀展覽
馬亞不得不說  歷史博物館的展場比較優
因為場地比較大   相對展出的作品也比較多 當然就比較豐富
有種值回票價的感覺 

而且拿著這張票   還能繼續參觀歷史博物館內其他的展覽喔~
只可惜跟大批人潮推擠完後   腳好痠呀   只好拿著紀念品打道回府啦~~
maya


米開朗基羅展10大必看經典: http://tw.news.yahoo.com/%E7%B1%B3%E9%96%8B%E6%9C%97%E5%9F%BA%E7%BE%85%E5%B1%95-%E5%A4%A7%E5%BF%85%E7%9C%8B%E7%B6%93%E5%85%B8-213000316.html


米開朗基羅(義大利語:Michelangelo(義大利語發音:[mikeˈlandʒ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那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米高安哲奴」、「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


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美第奇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


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宗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米開朗基羅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卡普雷塞,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詳細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1%B3%E5%BC%80%E6%9C%97%E5%9F%BA%E7%BD%97

米開朗基羅像


米開朗基羅特展
「天堂‧審判‧重生: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米開朗基羅特展」,展出涵蓋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建築、雕塑、文學等卓越成就,從各面向窺得屬於大師的經典風華。義大利CASA BUONARROTI博物館破天荒首次出借國寶級米開朗基羅真跡手稿來台,邀您一同親眼目睹五百年前米開朗基羅筆下的創作意念,親身感受那段文藝復興的美好年代!



本展是台灣首次真實呈現米開朗基羅全方位成就的展覽,從「不為人知的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的雕刻與繪畫」、「文藝復興王者之爭:達文西vs.米開朗基羅」到「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手稿真跡」,將引領民眾認識最真實的米開朗基羅。

曼徹斯特聖母畫像的一部分: 兩個男天使   感覺好唯美呀 


高達百件的豐富展品,包含珍貴的米開朗基羅手稿真跡、原作複製七公尺高《大衛》雕像和等比例《聖殤》,以及國寶級濕壁畫大師Antonio De Vito重現《創造亞當》及《最後審判》裡的基督等米開朗基羅經典濕壁畫作品。

三種菜單   招待朋友只準備兩條麵包、一壺酒、一條鯡魚以及義大利方餃
用文字寫下菜單    還畫圖表示
 


此次主辦單位力邀義大利濕壁畫大師Antonio De Vito,開展首兩周將於展覽現場揮筆重現十五世紀幾近失傳的濕壁畫技法,將帶您穿梭時空,感受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氛圍。

活動時間/地點:
活動時間:2013/01/26(六)~2013/05/12(日) 每日09:00~18:00 (除夕休館)
活動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南海路49號)

詳細介紹:
http://michelangelo.mediasphere.com.tw/

為卡瓦列力繪製的素描《戴提俄斯》 
這幅致贈的畫作描繪戴提俄斯被綁在石頭上,而禿鷹不停啄食不斷重生的肝臟,隱喻為愛所苦、承受內在的折磨
(也因此被懷疑   米開朗基羅與卡瓦列力的友誼似乎不單純?  )
詳細介紹: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12600401.html


忘記作品名稱   感覺很有張力   但不像米開朗基羅的風格...


米開朗基羅看到達文西的聖母與聖嬰作品 非常喜歡
所以也開始繪製這個主題的畫作     (做人果然應該多方嚐試呀~~ )


感覺雕刻是件有趣的事情


工作室    要準備好多顏料   這間大概算是乾淨的了吧 


農牧神頭像


當時是利用儀器  分隔成幾個區塊來繪製或雕刻
現在有電腦輔助   若米開朗基羅生在現代   說不定能創作出更多作品吶 


階梯上的聖母  (好像是他19歲的作品   好厲害呀~ )


半人馬之戰(Battle of the Centaurs)   這居然是米開朗基羅17歲時的作品耶 
年輕的時候就展露光彩奪目的才華   還有屬於他的印記: 渾圓的人體 


垂死的奴隸(Slave (dying)) 約 1513 年 大理石,高 229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隆達尼尼聖殤 195×72×80 cm 石膏複製 1556-1564年 原作藏於斯夫薩堡,米蘭
與其他作品很大的不同處: 耶穌背著聖母   是米開朗基羅死前的最後一件作品
傳聞是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所以重視靈魂的救贖   而非身體的線條


羅馬聖殤 174×195×100 cm 石膏複製 1498-1499年 原作藏於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


酒神 203×80×80 cm 石膏複製  約1496-1497年 原作藏於巴捷羅國立博物館,佛羅倫斯


大衛頭像   感覺他有點困擾   有點疑惑    又有點嚴肅...


在建築方面   本來米開朗基羅已經畫好設計圖
後來卻因為政府經費不足  就沒蓋了  殘念呀...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米開朗基羅設計。圓頂在他逝世時還沒有完成。


諾亞醉酒之先知約珥上方的青年裸像


德耳菲女先知(The Delphic Sibyl) 1509 年 壁畫,拱頂裝飾畫,350 x 38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濕壁畫(Fresco),原意是「新鮮」,是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泛指在鋪上灰泥的牆壁及天花板上繪畫的畫作,通常是先將研磨好的乾粉顏料摻入清水,製成水性顏料,再將顏料塗在剛抹在牆壁表面的濕灰泥,再等待灰泥乾燥凝固之後,便永久保存於牆壁表面。

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 1510 年 濕壁畫,拱頂裝飾畫,280 x 570 公分 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安吉里亞戰役(Battle of Anghiari) vs卡西納之役(Battle of Cascina)
他們同時受佛羅倫斯市政廳的委託,在牆壁上繪畫戰役圖,達文西創作以米蘭與佛羅倫斯戰役為背景的「安吉里亞戰役」,米蓋朗基羅在牆壁另一端畫「卡西納之役」。

渾圓的人體   一看就知道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吧      所以是卡西納之役(Battle of Cascina)
旁邊滿滿都是人   很難照到完整的畫呀


而這就是達文西的安吉里亞戰役(Battle of Anghiari)   如何?   兩位大師的作品  大家比較喜歡那一幅呢? 


還沒上色的安吉里亞戰役(Battle of Anghiari)


大衛像(David) 1504 年 大理石,高 434 公分 學院藝廊,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happy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