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苦路十四站(Via Dolorosa/The way of sorrows) 

第八站:耶穌說不要哭(路加23:27~31)

婦女為耶穌號啕痛哭,耶穌轉身向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此處有一拉丁十字架作記號,上書寫著耶穌基督是勝利的

第九站:耶穌第三次跌倒處

在苛普特(Coptic)教會內面的一個石柱上,古代在此可遙看到立十架酷刑之處,進入苛普特教會內下走約30石楷,可下到四世紀原來之蓄水池,此教堂一直為苛普特教會所管轄。苛普特男教士著黑色長袍,且覆著黑色頭巾,但非常熱誠。由苛普特教會進入,出口聖墓教堂門口(面向聖墓教堂)右手邊門出來。

馬亞看同團的妹妹很輕鬆的揹著十字架照張跌倒的相

也想揹揹看  卻沒想到十字架比想像中的重呢... 
 

第十站:第十站起已在聖墓教堂內。為耶穌被剝去衣服之處。(馬可15:23)「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

第十一站:現為羅馬天主教所有,已在聖墓教堂內,右轉爬一小窄的樓梯,僅容一人通過,二樓即是前面有幅耶穌躺著被釘十字架而瑪麗亞站著悲泣的看著。
(路加23:33)到了一個地方叫髑髏地(Calvary),就在這裏把耶穌釘上架,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虔誠的教徒都在這裡排隊
  準備要跪拜聖地

我們同團有兩位虔誠的教友也跟著排隊去了  難得來到聖地嘛...
 

第十二站:站在第十一站向左邊2步即到,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在此可看到耶穌被釘於十字架上之雕像,旁邊有一聖母雕像正觀看耶穌,目前屬於希臘東正教。(馬太27:50):「耶穌又大聲叫,氣就斷了」。悲傷的聖母像在希臘與拉丁的祭壇中間,此聖母像為17世紀葡萄牙皇后贈。

第十一
.十二&十三站的壁畫

 

第十三站:自二樓下來,亦即是聖墓教堂一入門口即可看到一石板,耶穌斷氣後,解下來後,身體受油膏之處。(約翰19:25)「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的母親與他母親的姐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與抹大拉的瑪俐亞」。(約翰19:38)「亞利馬太人約瑟求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穌的身體領去」。此油膏台上,信徒以手觸摸或用唇吻之,跪在地上,臉頰貼在油膏台上,此情此景,非常感人,每一人均感受耶穌的為我們受刑所承受肉體的苦痛。

耶穌身體受油膏之處
   聽說摸了以後  可以保佑身體健康   不會生病 

馬亞很開心的就來摸囉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糊成這個樣子 
 

第十四站:耶穌的聖墓(馬太27:59~60)

「約瑟取了身體,用乾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裏,就是他鑿在磐石裏的,他又把大石頭滾到墓門口就去了」。

詳細聖經內容及解釋於此
: http://bla.fhl.net/Art/bitterroad.htm

要進去這第十四站   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因為大家都想進去朝聖  所以隊伍排的非常長   導遊跟大家說沒時間   叫我們別去排隊
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進到內部去參觀  殘念呀... 


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其實也就是苦路的第十~十四站) 

聖墓教堂
(拉丁語Sanctum Sepulchrum)東正教稱之為「復活教堂」(希臘語:Ναός της Αναστάσεως;阿拉伯語كنيسة القيامة‎;亞美尼亞語Սուրբ Հարություն英語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耶路撒冷老城城內的一所基督教教堂

許多
基督徒認為,教堂的基址即是《新約》中描述的耶穌基督被釘死的地方,即各各他的所在之處,而且據說耶穌的所謂「聖墓」也在其中,他們因而對此地頂禮膜拜。從西元4世紀開始,教堂即已成為一處朝聖的重要目的地。時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總部,而建築本身則由幾個宗教團體共同管理。

聖墓教堂詳細資料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A3%E5%A2%93%E6%95%99%E5%A0%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happy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