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搬來集體農場的人 要先考試
看是不是猶太人 再試住一個禮拜 才能搬進來
目前有工業.農業及觀光業 集體做飯洗衣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但是必須把工資交出來 財產是大家共有 按照家庭人口分配零用金
沿路一邊聽著Ella介紹集體農場 一邊懷疑怎麼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
而且同個地方似乎也經過好幾次了 怎麼還沒到目的地呢?
就在此時 馬亞發現我們的司機 Joseph (紅衣服的)下車去問路囉..
maya
米吉多公園 (Tel Megiddo National Park)
位於聖地北部的米吉多,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極重要的軍事據點,是兵家必爭之處。它位於兩條重要商道的交匯點;南北貫穿以色列境內,可由東北方的亞述連接到西南方的埃及,俗稱海洋之路。另外,它也貫穿了東西的商道,由西面地中海,一直跨越約旦河向東伸展,直達約旦的王者之道。這麼重要的位置,讓它很早就成為重要的商業和軍事中心。況且,四面環山的米吉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都有進出口,誰也不敢漠視它的軍事價值。主前十五世紀埃及文獻「法老他模斯三世年表」內記載:「爭取到米吉多,猶如爭取到千個城邑!」
米吉多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有20個文化土敦
世界末日最後戰爭所在 神與魔鬼最後打仗的地方 (舊約)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把這地區劃分為瑪拿西支派產業的範圍,雖然約書亞殺了米吉多王 (書12:21) ,但米吉多城從未被攻陷(書17:11-12),可見地勢的堅固險要,易守難攻。
進入城門後 需要往上爬一段小坡 Ella的腳程蠻快的
馬亞緊跟在她旁邊 回頭一看 所有的團員都變成小黑點了...
大多數的學者同意,米吉多被攻佔是在大衛作王時代。當所羅門登基之後,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並營造夏鎖、米吉多和基色為三大重要駐防城(王上9:15-19)。以色列的歷史文獻記載,以色列王亞哈曾重建米吉多,擴建王宮及儲藏室、馬房,又建築了一條到城外取水的引水道。
看起來應該是當時王宮的遺跡
猶大國有兩個王的死和米吉多有關,一個是亞哈謝王。以色列王約蘭受傷,猶大王亞哈謝(約蘭姊妹的老公)去探望,不料耶戶叛變,殺了約蘭王,因怕亞哈謝王會為約蘭王報仇,就連他也一起殺,亞哈謝王逃到米吉多,就死在那裡(王下9:14-28)。另一個是約西亞王。主前610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拉伯河,攻擊亞述王。約西亞可能為防衛米吉多的緣故去抵擋他。埃及王正好遇見約西亞王在米吉多,就殺了他(代下35:20-24)。約西亞原是一個好王,可惜戰死沙場,日後猶大亡國,這場米吉多之役,很有關係。
還擺了鐵馬車供民眾拍照呢 不過Ella實在走太快了 所以大家乾脆都照第一個衝上去的妹妹囉
米吉多受戰火洗禮無數次,也重建過無數次,遺址越堆越高,成了今日考古學上典型的山丘。考古學家在挖掘中,發現這山丘的考古疊層竟有二十層之多,表示米吉多山丘有超過二十個居住層面,最早的考古層可追溯到四千年前。亦即,這城市自有人居住以來,曾被毀,又重建有二十次之多。
在這地方考古學家除了挖掘出迦南時期的物品,和一個直徑超過25呎的圓形祭壇之外,也發現了所羅門時代的城牆、衛所、城門、皇宮、馬廄,還有一個儲穀倉,這個儲榖倉設計的特色是有兩個樓梯,一上一下,上下的人不會撞在一起。
此外,還有一個工程浩大的供水系統,據說是亞哈王時代建造的,藉著從岩石間鑿出的隧道,讓城裡的居民可以走到城外的水泉處取水。整個供水系統經過精心的設計籌畫,不但可以把城外的水引進城內,同時又能保留防禦該城的設施。
米吉多水道 看來蓋的很深呢...
而且很長 看來當時是個浩大的工程
從米吉多山望去,看見的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那就是聖經提過的耶斯列平原。「耶斯列」的意思是:上帝栽種的。據說這個平原的泥土非常肥沃,一年有多達十八次的收成,以色列國內所需的農產品,極大部分產自這地區。這地區還有許多以色列獨特的集體農場。這些農場設有住宿地方,供遊客在此度假。
聖經啟示錄對這地方有一個殘酷的預言,即此地將是末日善與惡最終決戰的地點。啟示錄十六章16節紀載:「那三個鬼魔叫眾王聚集在一處,希伯來話叫作哈米吉多頓。」作哈米吉多頓就是指米吉多山,為何會變成哈米吉多頓呢?其實是翻譯的關係。在希伯來文的文法裡,米吉多山會將「山」放在前面,變成山米吉多,而希伯來文「山」的音譯為「哈」,所以變成哈米吉多,致於“頓”則為尾音。
資料來源: http://www.hpch.org.tw/Post/Post.aspx?id=eab09eed-351a-4d1e-aab9-32e64a7538ff&category=a1e51d5a-cce6-4517-a035-0037e994c908
路途中看到這幅壁畫 好感人的畫面阿 消防員順利救出小嬰兒
八福山(Mt. Beatitudes)
八福山(Mt. Beatitudes)是加利利湖北岸一座高丘,因為耶穌曾在此「登山訓眾」」,傳講「山中寶訓」(馬太5:3-10),而且聖訓第一部分內容論八福,故而得名。
八福是「八福真諦」或「真福八端」的簡稱,是耶穌向世人指明八種人是有福的。這八種人分別為虛心的、哀慟的、溫柔的、渴求慕義的、憐恤的、清心寡欲的、使人和睦的,以及為正義而受逼迫的。
八福堂內,八扇鐘形拱頂的窗牖上,鏤刻著耶穌論八福的部分文字。
Ella介紹時 我們沒聽清楚他說的是什麼
一直聽成有8顆橘子 所以入內後拼命的找 到底橘子在哪?
後來詢問後才知道她說的是八福啦~~
登上八福山巔,一片沉寂,綠草如茵,滿山是野花。在山頂上耶穌論八福之處,一九三八年建起了一座教堂,建築呈八角形,有八種顏色的玻璃窗,標誌著「八種福」。
裡面正在做禮拜 不能進去打擾 只好照明信片吧
這是一座造型優雅的建築物,用當地的黑色玄武岩建成,只有週邊的圓拱用拿撒勒的白色岩石所造,四周環繞著的一圈白色石柱,是用羅馬的石灰華(也叫鈣華,來自泉水中的石灰質)製成。站在石柱圍就的迴廊上,近處是美麗的花園,遠處則可眺望加利利湖。
資料來源: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17/f17_04_02_00_06.htm
比個八 就會記得這裡是八福堂了吧
1.「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2.「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3.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4.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5.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6.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7.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8.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地上還有許多縮小版的故事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