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
戈蘭高地(英文: Golan Heights,阿拉伯文: هضبة الجولان;Hadhbat al-Jaulan,希伯來文: רמת הגולן;Ramat HaGolan)南北長71公里,中部最寬處約43公里,面積1154平方公里(也有報導稱為1176平方公里)。位於敘利亞西南部,約旦河谷地東側。東到魯卡德河、南到亞爾木克河、北到赫爾蒙山東坡,其西南臨約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最高處海拔2724米。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被以色列佔領至今。
接下來我們到戈蘭高地 黑門山脈 (Mt. Hermon)
由於當地旅行社沒協調好 園區一直說我們沒買門票 不讓我們進去
所以遊覽車在這前進迂迴了好一陣子... 正好讓馬亞睡了一覺
戈蘭高地南部為農耕區,北部的謝赫山麓為林木和灌叢所覆蓋的牧場。居民約15000人,大多是德魯茲派穆斯林,並且大部分人拒絕加入以色列國籍而保留敘利亞國籍。
戈蘭高地西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是敘利亞西南邊陲的戰略要地,從戈蘭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高地上公路交通網密布,庫奈特拉城為此地重鎮,有公路直通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只有60公里路程。
戈蘭高地詳細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8%88%E8%98%AD%E9%AB%98%E5%9C%B0
該撒利亞腓立比(Caesarea Philippi)
赫爾孟泉(Hermon Spring)形成於赫爾孟山腳下海拔2814公尺處,赫爾孟山像是一個海綿,吸納了此處豐沛的雨水及雪水,這些水滲透過石灰岩匯流在山腳下,形成一處處的泉水,這些泉水造成三條主要溪流- Dan, Hermon (Banias), Senir (Hazbani) - 後來匯聚成為約旦河的源頭。
約旦河的源頭在1960年代被定為自然保護區,源頭之一的Banyas spring距耶路撒冷北方約95英哩,在古時這水泉的水源十分豐富,但由於地震造成的斷層重組及赫爾孟山區森林過度開發,水量早已大減。以色列自然公園管理局小心地維護位在自然保護區中的歷史遺跡 - 古老城市Banias - 也就是新約聖經中著名的斐理伯的該撒利亞。
這裡就是約旦河的源頭耶~ 好可愛的小瀑布
Banias城的遺跡位於戈蘭高地區域的赫爾孟山腳下,雖然並不能確定舊約時代Banyas(Banias)是否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地很早就是一個敬拜神的處所。Banyas最早出現在歷史學家Xenon of Rhodes的書中:200BC敘利亞軍隊在安提約古三世領導下打敗了埃及軍隊,且佔領了此區域。332BC亞歷山大大帝戰勝後在其領土全盤推行希臘文化,此區域成為敬拜希臘牧羊人的神Pan的重要處所。
當時膜拜的”潘"神 不過以前好像沒聽過這個神ㄟ?
20BC,羅馬人將猶大地區賜封給大黑落德,大黑落德在Banyas泉邊蓋了一座神廟獻給羅馬皇帝凱薩奧古斯都。大黑落德死後他的領土一分為三,由三個兒子接管。2BC,他的兒子斐理伯接管北方及戈蘭高地,建立了一個異教徒城市,為了獻給羅馬皇帝而命名為斐理伯的該撒利亞,這個城市成為王國的首都持續到阿格黎帕王(Agrippa II)。據記載,阿格黎帕王時代的Banias城的生活富裕奢侈,有巨大的宮殿及充滿雕像的神廟。
當時神殿的模樣 很繁榮呢~
基督宗教傳統中,此地發生最重要的事件是,伯多祿承認耶穌是默西亞,耶穌立伯多祿為教會的磐石(瑪十六13-19):
耶穌來到了裴理伯的該撒利亞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教會傳統也認定此處為耶穌治好血漏婦人之處(路八43-48):
有一個婦人,十二年來患血漏病,把全部家產都花在醫生身上,卻沒有一個能治好她。她來到耶穌後邊,摸了摸衪衣服的繸頭,她的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耶穌說:「誰摸了我?」眾人都否認,伯多祿說:「老師,眾人都在擁擠著你!」耶穌卻說:「有人摸了我,因為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了。」那婦人看不能隱瞞,就戰戰兢兢地來跪伏在耶穌跟前,把自己摸衪的緣故和如何立刻病好的事,在眾百姓面前說了出來。耶穌遂對她說:「女兒,妳的信德救了妳,平安去吧!」
有看到Ella又跑了大老遠了嗎?
在基督宗教盛行的拜占庭時代(第四世紀初),此地不再朝拜希臘牧羊人的神Pan,神廟不再興盛,Banyas城仍舊持續發展,新的街道不斷擴建,阿格黎帕王的宮殿變成了澡堂。第七世紀伊斯蘭教徒攻佔巴勒斯坦地區後,Banyas城衰退為一小城鎮。第十世紀時,伊斯蘭教徒大量遷徙進入此地定居,並更名為Banias,這個名字一直保持到今日。猶太人也遷入此區,並將自己整合入耶路撒冷與巴比倫的團體中,Banias在當時也成為是猶太民族一個分支派Karaite sect的重要中心。
十字軍進入巴勒斯坦地區後,將Banias看為介於他們在巴勒斯坦的王國和大馬士革為中心的伊斯蘭王國的天然邊界。由於Banias的位置介於黎巴嫩的漆冬和提洛與大馬士革之間,因此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
同團的每天都吃冰棒 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的樣子
而且難得我們有一些以色列幣 馬亞就慫恿老媽買冰棒
沒想到一問之下 一枝冰棒要台幣100元 這 這 這也太貴了吧!!!
正當馬亞在暗自啜泣的時候 Ella自掏腰包 買了兩個冰淇淋餅乾讓大家一起分
耶~耶~耶~~ 吃起來真的很濃郁 而且很好吃ㄟ
1099年十字軍占領了加里肋亞,伊斯蘭教徒為了防衛而加強了Banias的防禦工事。但由於1129年伊斯蘭教徒的內戰,Banias城的控制權落入十字軍手中。1132年伊斯蘭教領袖Saladin戰勝十字軍後,Banias城的重要性逐漸減退,之後則被好戰的貝都因人佔領,這個城市再度成為一個小村莊,直到1967年以色列軍隊在六日戰爭時佔領此地。
資料來源: http://holyland.ccreadbible.org/pilgrimage/handbook/100.htm